拼多多莫要成为“坑多多”
关键词
拼多多
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,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。
拼多多经历了7月舆情轰炸之后,竟然未像舆情事件的主角一样“萎靡”。拼多多近期公布的第二季度报告无疑“闪瞎”了网友的眼睛,用户暴涨5倍,总营收同比剧增25倍,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495%。这样的数据,让本就声音高涨的“消费降级”之讨论再次发酵,对当下频频唱衰的经济大势而言,这个信号很危险。
拼多多与二手商品网站的火热,一面显示了趋低消费的盛行,另一方面是真正的扯下了“中产阶级”的遮羞布。所以,拼多多引发的“消费降级”现象,实际上暴露出来的是“低端消费”的群众基础。且不论消费降级是否真的存在,但让我国广大的低收入阶层、中产负债阶层真正意义的完成消费升级,在消费领域满足“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,才是这场讨论的意义所在。
舆情起因
陷入舆论风暴的“拼多多”
同时,将拼多多真正拉入“沼泽地”的,不仅仅是它的大量山寨货与假货,还有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傲慢。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拼多多如何陷入了舆论漩涡?消费降级的讨论又是怎样引发的呢?
2018年7月26日晚,“新电商第一股”拼多多在上海、纽约同时敲钟,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市场。然而,拼多多的“好日子”并没有从此开始。7月28日下午,深圳创维-RGB电子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,关注到拼多多平台上出现大量假冒创维品牌的电视产品,正与拼多多严正交涉。
随后多家媒体加入了声讨拼多多的队伍中来,纷纷报道了拼多多平台上出现的诸多涉嫌侵犯相关品牌权益的商品,涉及手机、电视、日化等多个品类。当日,童话作家郑渊洁也通过微博表示,拼多多平台上有卖家销售盗版皮皮鲁图书,涉嫌侵犯其著作权。
此后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进来,铺天盖地的从各类自媒体平台上晒出拼多多低价冒牌商品,其中不乏儿童尿不湿、奶粉等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敏感商品。在舆情蔓延了数日后,拼多多在31日一天之内接连发声三次,回应舆论质疑,首先否认了近期网络舆论对拼多多的指责,黄峥表示大家把山寨问题和假货问题混在一起,是对拼多多的冤枉;其次公开了他给员工的内部信,称要坚持本分,即使是恶意的攻击,也要善意的解读。创始合伙人达达回应:假货问题是人性问题、社会问题,让三岁的拼多多承担是不公平的。
舆情高潮
舆论与监管部门的狂轰乱炸
8月1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表示,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,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、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调查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、傍名牌等问题……只要构成违法,将依法严肃处理。
随后,针对舆论热议拼多多购物平台上涉嫌销售侵权假冒商品,市场监管总局下发通知,要求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力度,将打击包括“傍名牌”在内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、其他商标侵权、相关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列为重点打击目标,并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监司牵头召开行政约谈会。
随着舆论的不断高涨,刚刚美股上市的拼多多股价一路下行。有媒体称,拼多多大跌逾17%,已跌破19美元发行价,报价18.73美元。若以此计算,上市第5日(交易日),市值距离高点已蒸发近98亿美元(约人民币667亿元)。
舆情延续
网民说法
即便是在这么多轮舆论与监管部门的“狂轰乱炸”之后,拼多多平台上还是随处可见不合格产品与各类危害安全的婴儿用品,而购买量也不是少数。在这样口碑持续下跌而用户量又持续上涨的情况下,较为直观的反应了当下社会的消费形式和民生状态,而这样的经济形式,看起来的确与“消费升级”背道而驰,也直接引发了网友激烈的讨论。
关于拼多多相关的舆情危机,网络上基本呈现一边倒的声音,大部分网友认为拼多多是无良商家,并不断晒出被坑骗的购买记录,拼多多也一度包揽了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各种网络段子。
也有网友认为,拼多多的问题不能单单归责于商家,消费者贪图小便宜,追求虚荣,才会促使假货、山寨货泛滥,而且山寨货在国内确实存在需求量。
知云舆情
系统分析
从网络舆论的监测数据来看,此次拼多多的舆情主要分布在平面媒体、客户端媒体、新闻媒体与微信平台上,自媒体领域内多为网友自发的声讨与较多公众号的分析类文章,多数在朋友圈通过转发传播,而在此次事件中占比最大的是新闻媒体,随着行政监管部门的介入,新闻媒体纷纷跟踪报道,且拼多多多次回应该事件也多数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开,成为了此次舆情传播渠道的主力军。
从媒体分布也可以看出,新闻媒体的传播多集中于对事件进展情况的客观报道,而微信平台中的传播多集中于专题性的传播,较多平台推手通过聚焦事件的某一个方面,评论该事件的社会影响力,此类文章在微信平台的传播较为广泛。
图表数据来源于北京软云神州科技有限公司舆情监测云平台
舆情总结
知云观点
谈到拼多多事件,绕不开直面山寨货的问题,山寨与假货在国内市场中屡禁不止,让资本不断追逐,究竟该怎样看待?
拼多多的广告语宣传说,三亿人都在用拼多多APP。既然是山寨货与假货,且山寨手段拙劣,为何还会吸引三亿用户的消费?难以忽略的是,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迅猛,但仍然拥有广大贫困人口,中国确实对价格低廉的各类商品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;同时,现在的虚荣社会假象,也让市场需要这样一个“看起来很富有”的购物网站,以此来撑住纸糊起来的“面子”。拼多多也就在这两样庞大的需求中应运而生,快速崛起,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实现上市,造就了一个“电商传奇”。
知云总结
低价不等于劣质
但是,丧失良知的并不是这些真实的需求,而是深入生活的伪劣货。不论黄峥在多次的反馈中展现的如何傲慢无礼,拼多多上7.5元一桶的奶粉、腐烂成泥的红薯、引发幼童过敏的低价纸尿裤等等,都无疑是在触碰商家的道德下线,暂且抛开知识产权不谈,中国社会对低价产品的确有广大需求,但是有一个比价格更为重要的前提,那就是安全。
早前拼多多黄峥在采访中表示,他把人群分为“五环内”的和“五环外”的,并强调北京五环外的人群才是“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”,表示拼多多要服务于这些最普通的三四线城市的百姓们。是的,中国还有很多的贫困人口,尚有诸多需要被满足的市场需求,但却绝不能以兜售假冒伪劣的方式,打着“劫富济贫”的旗号获取利益,这无异于“挂羊头卖狗肉”。
舆情应对
请拿出诚恳的态度,整改的决心
除此之外,拼多多高层的舆情应对也不得不说一说,金句频出的拼多多高层,着实满足了网络段子手的资源库。先是以“五环”将中国社会人群区别开来,又多次发表假货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,社会需要山寨货,让一个三岁的拼多多承担不公平等具有鲜明推卸责任色彩的言论,让公众再次对拼多多的企业文化、商品销售方式等方面表示不满。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假货问题,不应成为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借口,贫困人口的低成本,更不是侵犯知识产权的挡箭牌,任何城市与阶层的消费者,都应当依法依规受到尊重和保护。
作为新时代的电商先锋企业,拼多多持有如此错乱的文化氛围与价值观念,令人失望。而公众等待的回应,不是拼多多自圆其说的逻辑游戏,更不是屡犯屡错又屡错屡犯的苍白辩解。巨大的平台,也意味着更大社会责任。面对大众的批评、舆论的指责,诚恳致歉的态度、彻底整改的决心与行动,时刻牢记企业社会职责与道德底线,才是当下拼多多应当展现出的姿态与情怀。
免责声明
信息来自互联网公开内容整理,不代表本方立场,如有对所提单位及个人,信息未经核实,不承担法律责任。